决定公共资源景区门票降价的关键不在景区
2019-01-18 11:12:00
  • 0
  • 0
  • 0

决定公共资源景区门票降价的关键不在景区

 

王兴斌: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旅游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披露,到2018十一前夕,我国共有981家景区宣布免费或降价。降价的5A级景区有159家,4A级景区有534家,二者合计693家,占全部降价景区的76.4%。相当数量的重点景区没有降价,其中,5A级景区近100家,4A级景区2400余家,分别占总数的40%80%。有媒体说,应通过倒逼机制,让景区进一步降低门票价格。

我以为,去年国家发改委提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的目标己基本达到。5A4A级景区就是“重点国有景区”,两者合计693家降价,占全部降价景区的76.4%,在短短几个月中达到如此结果很不简单了。据新版《中国旅游景区便览》,平均门票价格5A景区96元、4A景区50元、3A景区20元、2A景区10元、1A景区6元。这个价格不能算高了。

如果景区所在地政府不承担公共资源景区的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经费,反而要用景区收入或景区税收补充财政收入,要求这些景区降低门票价格或免票经营是不现实的。

如果要“倒逼”国有景区进一步降低门票价格,就应该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倒逼”各级政府为景区减负,并承担国有景区的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公共服务设施维修等费用。

问题在于,目前多数地方政府是负债运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其财政状况是否有能力承担公共景区的维修经费?作为消费者,游客是否应该承担基本的景区设施维护、环保安全和接待服务等游览费用?景区门票如何核定才合理可行?这些都不是一句“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一句套话能解决的,也不是动用社会舆论对资源公共型景区实行“倒逼”所能奏效的。

许多媒体都用西湖和故宫的例子说事。须知,杭州西湖景区不收门票和北京故宫低价门票是以地方政府和中央财政兜底为前提的。大多数景区不能搬用西湖模式,故宫文创商品的皇家文化元素具有垄断性,其一年10亿的毛收入也远远不足以填补故宫的维修经费。

几十年中历史形成的景区经营体制机制难题决非政府部门下一道“红头文件”所能生解决的。政府不能把向公众提供公共游憩服务的责任推给景区,又不承担公共景区建设运行的责任。不从源头上解决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形成机制,片面强调景区降低门票价格,只能把已经经营很困难的多数景区搞垮。政府主管部门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应该在理顺国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

 

 

111日北京商报记者陶凤、于新怡报道《40%5A级景区未降价》,《旅游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到2018十一前夕,我国共有981家景区宣布免费或降价。降价的5A级景区有159家,4A级景区有534家,二者合计693家,占全部降价景区的76.4%。相当数量的重点景区没有降价,其中,5A级景区近100家,4A级景区2400余家,分别占总数的40%80%

  绿皮书建议,对很多重点景区不降价、有些景区搞价格捆绑后再降价的行为,要加强督查,并扭转景区门票经济的思维,减少对门票经济的依赖。资深旅游专家王兴斌此前曾表示,我国并非所有著名景区门票价格普遍都高,在全国2万多家景区景点中,大约有100多家门票价格在100元以上,甚至150元以上。这之中大多是依托自然风景和历文文化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有些还是垄断性、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国家级和世界级资源,而这些景区主要由各级政府直接管理,它们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应主要靠财政投入来支持。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